+852 3100 0009 (Asia) / +44 3333 583344 (UK) office@tquk-esea.org

《博洛尼亞進程》

BP-EHEA-logo_small《博洛尼亞進程》(英文:Bologna process)是歐洲多國在高等教育領域中,為了互相順利銜接而建立的一個機制體系,以確保各國的高等教育標準互相對應,即現今國際上統稱的 “資歷架構” (Qualification Framework)。 最早見於1988年由歐洲多所大學簽署 “大學大憲章” (The Magna Charta Universitatum),為大學之間的學術標準而制定一套指引。隨後,歐洲29個國家於1999年,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簽訂了 “博洛尼亞宣言”,為該體糸正式成立及取名,並持開放態度給所有有意參加的歐洲及非歐洲國家加入。

 

現時已簽署參與成員國包括 (加入年份):
1999至2005年:
阿爾巴尼亞、亞美尼亞、奧地利、阿塞拜疆、波黑、保加利亞、克羅地亞、塞浦路斯、捷克、丹麥、愛沙尼亞、芬蘭、法國、格魯吉亞、羅馬教廷、匈牙利、冰島、愛爾蘭、拉脫維亞、列支敦士登、盧森堡、摩爾多瓦、挪威、波蘭、葡萄牙、羅馬尼亞、俄羅斯、塞爾維亞、斯洛伐克、斯洛文尼亞、瑞典、瑞士、前南斯拉夫、烏克蘭、英國、安道爾、比利時、德國、希臘、意大利、馬耳他、荷蘭、西班牙、土耳其等45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成立該體系。
2007年: 黑山
2010年: 哈薩克斯坦
2015年: 白俄羅斯

 

《2009博洛尼亞政策論壇》

因澳洲積極參與博洛尼亞進程而得到邀請,參加於2009年4月29日在盧浮宮拉諾大學(比利時)舉行的第一屆博洛尼亞政策論壇。 該論壇是由46個博洛尼亞進程成員國的教育部長之間首次舉辦的論壇,亦吸引了眾多非成員國的湧躍參與,反映出來自歐洲以外的國家對博洛尼亞進程的肯定,及希望與其他高等教育體系建立更密切的聯繫。

這些非成員國包括: 澳洲,巴西,加拿大,中華人民共和國,埃及,埃塞俄比亞,以色列,日本,哈薩克斯坦,吉爾吉斯斯坦,墨西哥,摩洛哥,新西蘭,突尼斯,美國以及國際大學協會。

 

資歷架構包括高等教育中的三個週期。 2005年, 成員國的教育部長在《卑爾根會議》通過的架構指引,界定了學習成果方面的資格標準:學生在完成學位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陳述。在描述週期時,框架使用歐洲學分轉移和累積系統(ECTS):
第一個週期 (First Cycle):通常為180-240個ECTS學分(每學年最少60學分),通常授予學士學位。歐洲高等教育區並沒有頒發榮譽學士學位課程,讓畢業生獲得“榮譽學士學位”(如英國,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的大學),從而讓畢業生直接開始博士研究,而無需事先獲得碩士學位之入學條件。
第二週期 (Second Cycle):通常為90-120個ECTS學分(至少每學年60個ECTS),通常授予碩士學位
第三週期(博士學位)(Third Cycle):沒有具體的ECTS範圍,因為學科的長度和全面性各有不同。
在大多數情況下,獲得學士學位需要三到四年時間,及一到兩年的碩士學位。博士學位通常需要另外兩到四年的專業化,主要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個人學術研究。學位名稱可能因國家而異。一個學年相當於60個ECTS學分,相當於1,500-1,800的學習小時。

延伸閱讀:

en_GB
zh_CN